創客實驗室
“水利工程創客空間(創新實踐基地)”成立于2011年,是學院在水利工程專業實驗室基礎上、整合實驗室場地和儀器設備、吸納部分水利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建設而成。根據2011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校內評估專家建議,需要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。2013年,在迎接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國家工程教育認證時,投入10余萬元進行了儀器設備的采購添置,包括雕刻機、鉆床、切割機、電焊機、電工工具箱、投影儀等硬件設施,同時將緯地樓南附樓203室和土木樓東附樓的部分空間作為創新基地場所。2018年獲批校級創客實驗室,成立“水利工程創客空間”。
“水利工程創客空間(創新實踐基地)”自2011年成立以來,以支持大學生創新實踐為宗旨,逐步完善基本條件和管理制度,在學校創新創業中心(創新學院)、校學工部和團委、學院的大力支持下,形成了創新教學指導團隊,已成功舉辦了合肥工業大學水利創新大賽6屆、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5屆、依托基地完成指導國家級、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數十項,成績斐然。
“水利工程創客空間(創新實踐基地)”雖然在2011年申報校級基地未獲批準,但是目前運行良好,為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起到了良好帶頭和示范作用。
附:“水利工程創新實踐基地”指導學生省部級創新競賽成績及基地指導教師團隊
1. 近三年指導省部級以上獲獎
序號 | 創新大 賽名稱 | 比賽 時間 | 設計項目或內容 | 獲獎 | 指導教師 | 參賽學生 |
1 | 全國第四屆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(重慶) | 2015年7月 | 智能W形攔污柵 | 特等獎 | 景月嶺 張瑞鋼 | 董廣博、徐暢、何鎏、陳昕、吳濤 |
2 | 新型變重式雙扉閘門 | 一等獎 | 魏松 范文瑩 | 耿子碩、孔維民、任秋兵、季曉翠、焦麗宏 | ||
3 | 高校雨水花園 | 二等獎 | 王艷巧 朱大勇 | 沈怡倩、楊震宇、龔文婷、戴詩斌、劉健 | ||
4 | 合肥工業大學榮獲優秀組織獎 | |||||
5 | 第六屆安徽省“雙百”大賽 | 2015年10月 | 新型變重式雙扉閘門 | 一等獎 | 魏松 范文瑩 | 耿子碩、孔維民、任秋兵、季曉翠、焦麗宏 |
6 | 智能W形攔污柵 | 優勝獎 | 景月嶺 張瑞鋼 范文瑩 | 董廣博、徐暢、何鎏、陳昕、吳濤、蘇強 | ||
7 | 第七屆安徽省“雙百”大賽 | 2016年12月 | 一種智能W形攔污柵設計 | 優勝獎 | 景月嶺 張瑞鋼 范文瑩 | 董廣博、徐暢、何鎏、陳昕、吳濤、蘇強 |
8 | 全國第五屆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(大連) | 2017年7月 | 跨越水源地橋梁應急排水系統 | 特等獎 | 王艷巧 方詩圣 | 王子婉、趙文儀、劉嘉楓、孔維民、葉飛 |
9 | 波浪/風能動力疊加雙轉子發電裝置 | 二等獎 | 魏松 狄正烈 | 林偉琪、許文瑜、周昌健、劉釗、王為正 | ||
10 | 折疊式可移動防洪墻 | 二等獎 | 景月嶺 張瑞鋼 | 丁文慧、孫宇航、趙行玥、萬宜品、衛依欣 | ||
11 | 合肥工業大學榮獲優秀組織獎 | |||||
12 |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巖土工程競賽 | 2017年7月 | 群樁豎向承載力測試 | 二等獎 | 魏松 陳清 | 胡云濤、殷希麟、李春陽 |
2. 基地指導教師團隊
序號 | 姓名 | 性別 | 年齡 | 職稱 | 單位/職務 | 職責 |
1 | 魏松 | 男 | 47 | 副教授 | 院實驗中心副主任 | 總負責 |
2 | 張振華 | 男 | 39 | 教授 | 水利系書記、副主任 | 指導/管理 |
3 | 王慧 | 女 | 59 | 副教授 | 水利系 | 指導/管理 |
4 | 景月嶺 | 男 | 34 | 副教授 | 水利系 | 指導/管理 |
5 | 王艷巧 | 女 | 33 | 講師 | 水利系 | 指導 |
6 | 張瑞鋼 | 男 | 37 | 講師 | 水利系 | 指導 |
7 | 劉佩貴 | 女 | 36 | 副教授 | 水利系 | 指導 |
8 | 方詩圣 | 男 | 56 | 教授 | 系主任 | 指導 |
9 | 范文瑩 | 男 | 59 | 實驗師 | 院實驗中心 | 指導/管理 |
10 | 陳清 | 男 | 48 | 實驗師 | 院實驗中心 | 指導 |
11 | 劉武 | 男 | 29 | 講師 | 水利系 | 指導 |
12 | 劉廣 | 男 | 28 | 講師 | 水利系 | 指導 |
13 | 劉康 | 男 | 27 | 講師 | 水利系 | 指導 |
14 | 狄正烈 | 男 | 26 | 講師 | 院學工/團委 | 指導 |